从数字化到数智化——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构建
当今,新技术越来越被深度地应用到企业中,利用大数据、互联网、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业务相结合,着力打造智能化的企业管理、运营和创新等核心数字能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新优势。
数字经济的发展让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在数字时代,预算管理离不开企业数据的驱动力,企业管理者不仅仅关注预算流程、控制手段、分析报表等传统的预算管理手段,而且更注重企业经营管理数据及其在不同场景下如何应用。
一、传统预算管理无法匹配数字化现状
1、电子表格无法满足数字化需求
电子表格作为预算管理的工具仍然有一定市场,在计划、预算和预测等方面使用电子表格处理简单的数据,可以带来简洁、直观、便利的好处。但是,对于企业多版本的数据、多组织的数据、多维度的数据等大数据应用场景,电子表格处理明显力不从心;同时,电子表格使预算编制与控制脱节,数据分析的及时性也大打折扣。因此,仅通过一组不同的电子表格,很难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预测算法以快速模拟场景和连接整个组织计划的愿望。
2、有预算系统但缺乏数字化条件
预算管理系统不应仅仅局限于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度,还要消除编制与控制脱节、预算与经营隔离、预算与经营两张皮的现象。数字化不等同于信息化,如果预算系统本身没有与业务系统打通,或者仅仅是有限的打通(如从财务取实际数据),业务控制与分析手段单一、滞后,预算系统存在众多信息孤岛,预算管理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预算管理的数字化也就无从谈起。
3、数据质量不高是数字化的障碍
在预算系统构建过程中,如果缺乏业务系统数字化,或者业务数据口径不统一,数据维度、数据粒度不能满足预算管理的要求,将导致预算系统无法获取合格的业务数据,制约预算管理数字化转型。这时,企业需要强化企业主数据管理、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及不同业务系统间的数据拉通,从管理的角度牵引业务信息系统数字化的变革。
二、预算管理数字化的特征
1、覆盖企业价值链的预算管理系统是数字化前提
通过信息化,按照预算管理体系的要素进行专业的分工以及流程改造,构建起覆盖企业内部价值链的预算信息系统,将分散在企业的财务系统、业务系统与管理系统进行连接,再通过打通预算与内外部之间的数据流通,建立数字化的预算管理体系,是支持企业预算管理由精确化向敏捷化、智能化、赋能化发展的前提。
2、统一、公认的企业级数据融合是数字化核心
企业各种业务数据分散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中,如果企业缺乏主数据规范,业务系统间数据来源、数据口径、数据时效性不一致,数据缺乏可比性,将致使业务系统数据利用程度不高,进而影响数据挖掘与深度分析的能力,也无法从海量数据中精准定位到业务交易事项,最后会大大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统一企业数据规则,明确数据归属,消除数据孤岛,推动企业数据融合,建立一套企业统一、公认的数据用于企业预算编制、分析、考核、评价等经营分析和决策活动,是预算管理数字化的核心。
3、基于新技术的智能化决策是赋能经营的手段
预算最终目标是服务企业经营管理。依托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法,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的预测、决策模型,支持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通过预算数字化赋能经营的主要手段。
三、从数字化到智能化
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基础;智能化是业务管理的应用场景,通过让预算管理与运营深度融合,给预算管理赋予更多的业务管理功能,使预算管理随经营“动起来”,从而形成智能化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的构建是企业管理规则预算化、预算模型场景化、场景应用服务化、服务能力智能化的过程。
1、管理规则预算化
企业管理规则化,规则与预算结合,形成预算标准化体系
预算体系建设与企业的管理成熟度密切相关。企业积累的收入、成本、费用等业务管理标准,譬如成本定额标准,办公、差旅等费用标准,广告、销售费用业务标准等。这些管理标准、业务规则在预算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可以为预算所用,并据此建立价量预算资源配置模型,实现预算与业务管理标准相结合,一旦融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之中,就会成为预算的组成部分,从而实现将管理规则前置到业务端进行业务管控,发挥预算管控的威力。
企业的管理规则分散在不同业务环节,比如费用控制规则、合同控制规则、项目控制规则、资金控制规则等,缺乏统一的管理。预算管理体系可以承担企业管理规则中心的功能,将企业分散在不同业务环节的规则统一到预算管理平台,进行统一规范,发布,对接业务,用于牵引、管控前端业务活动。管理规则预算化是按规则管控的基础,为预算智能化管控提供了前提条件。
2、预算模型场景化
围绕企业经营需求,按场景构建预算、预测模型
全面预算构造以年为单位的企业管理闭环,是对年度企业经营的安排,在企业战略目标落地,优化资源配置,重大经营风险控制,以及经营的评价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全面预算不能也不会解决每月具体的计划或运营相关的决策,因此全面预算对企业运营层中、短期的安排或决策指导显著不足,这本质上是企业中期与短期预算需求差异之间的矛盾所致,也突显出全面预算对运营层的计划、预测、决策支持的局限性。
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管理者时?;崦媪俣唐诘囊滴窆婊?、计划、预测或决策等管理活动,这些业务活动可能会涉及到订单定价,销售预测,资金计划,产销规划、盈利预测、投测模型、语音智答等等,通常以场景化的形式展开工作。
场景化预算通过对特定业务,基于最新信息和市场环境因素建立信息模型,实现快速、准确的辅助企业预测或决策管理的能力。
场景化预算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业务结合紧:场景化预算服务日常经营管理者,与业务密切关联,用于指导经营管理或用于日常决策,或本身就是业务决策的一部分;
第二,应用场景化:日常企业的短期计划、决策活动通常聚焦特定的场景展开,这些业务场景数量多、规模小、分散在各业务端,主要辅助管理者进行日常经营的预测、决策活动;
第三,质量要求高:场景化预算通常使用即时的经营数据,甚至在应用时直接使用热数据,数据的准确度对经营的影响重大,因此对数据质量要求高;
第四,决策时间短:场景化预算属于日常经营管理范畴,决策时间很短,输出的内容或指令直截了当;
第五,使用频率高:日常经营处于不断动态变化中,日常的预测、决策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使用频率高,滚动预测很常见。
场景化预算弥补了全面预算的不足,完善了预算管理体系,给预算管理赋予更多经营管理预测和决策管理能力,是预算管理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场景化跟随管理不断向业务延伸、促进业财融合,是预算管理向运营层延伸的有效方式,也推动运营管理提高智能化水平和智能化预算体系建设的重点。
3、场景应用服务化
场景化预算、预测与运营结合,服务日常运营管控与决策
场景应用服务化主要体现在对经营活动的管控、规划与预测上。
(1)对经营活动的强管控
预算可以作为企业管控规则中心,譬如:日常费用预算控制规则,合同预算控制规则,项目预算控制规则,广告费、销售费用预算与收入联动控制规则等,从而将企业管理控制规则内置到预算之中,融合到日常经营过程之间。规则控制中心作为一个服务平台,企业可根据管控需要配置每类业务的流程控制节点、检查维度、控制内容等,用规则实时监督业务、及时干预业务,将业务风险控制到事前,从而实现业务的智能化控制。
(2)对经营活动的规划、预测
基于预算框架和数据基础,围绕业务场景可以构建面向企业日常运营的预测、预算模型。譬如:用于解决企业短期销售、生产资源计划匹配场景的产销平衡模型,主要通过科学规划企业月度多工厂生产计划排程,达到合理使用生产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活动;再如,企业为合理规划资金头寸而建立的滚动资金计划模型,通过按月或周收集资金需求,合理的调度并配置资金,降低资金安全库存量,达到提高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的目的。
4、服务能力智能化
借助新技术,推动场景服务能力智能化
(1)内存计算与多维数据库
有别于ERP关系型数据库结构,预算等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对数据的时效性要求更高。实时账本,实时经营看板等,需要基于多维数据库构建预算、预测和分析模型,实现毫秒级的数据快速检索,为预算管理智能化决策发挥重要作用。
(2)混合云应用服务模式
公有云通常是企业业务未来的一种服务模式,但像预算这种管理型业务,更关注私有云的应用模式,但也有些业务场景有公有云的应用需求。譬如,零售业门店众多,预算内容简单,不涉及到特别复杂的业务逻辑和审批流程,主要销售预算的编制和查询分析,就是一个典型的公有云预算场景。因此,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要求产品技术满足后端业务私有云、部分前端公有云的混合云应用模式。
(3)智能语音应答服务
借助语音机器人、算法模型等创新技术嵌入到预算管理体系,助力预算管理智能化服务水平。
总之,数字技术正持续而深入的驱动商业方方面面的变革,在撼动传统竞争规则的同时,也孕育了新的增长机遇。正因如此,当传统企业还聚焦当前业务的时候,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借助数字化加速推进业务管理变革转型。全面预算作为企业管理向智能化变革的工具,天然具备反映企业业务的属性,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通过数据洞察企业内部以及外部发展趋势。
元年科技智能化预算管理体系引领企业从数字化到数智化变革,通过打通预算与内外部之间的数据流通,建立智能化的预算管理体系,是财务管理数字化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